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活動報導

首頁 > 活動報導 > 【工作坊】辦理大雜糧產銷價值鏈產研合作線上工作坊-大豆場次

【工作坊】辦理大雜糧產銷價值鏈產研合作線上工作坊-大豆場次

因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規劃大糧倉計畫以推動國產雜糧,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辦理大雜糧產銷價值鏈產研合作線上工作坊,由楊宏瑛場長擔任主持人,邀集產官學研代表,分別針對大豆、玉米、胡麻、落花生產業現況進行問題分析,並研擬科研策略,期望藉由此交流活動,優化國產雜糧產業結構,進而提升國產雜糧競爭力。

本工作坊以google meet作為線上會議平台,導入邏輯架構為主要決策思考工具,佐以專題報告與專家分享等方式加強互動交流,以充分讓與會人員可於雲端進行跨域思考,提供國產雜糧的創新策略。

大豆場次於110年7月12日辦理,首先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陳立儀組長分享大糧倉政策推動現況與展望,包含國內雜糧產業栽培現況、大糧倉政策推動目標,及涵蓋生產、加工至行銷之輔導策略等。後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吳昭慧副研究員介紹大豆產業的現況、亮點品種及商業模式分析,使與會人員了解目前國產大豆的育種目標、成果、商業模式及產銷鏈中可能問題。

工作坊以「產業出題,學研解題」之互動模式,邀請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理事主席,及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翁育群理事主席等業者,分享目前產業面中所遇瓶頸,包括栽培期易逢雨災影響品質、採收與採後處理量能不足、各地收購規格不一及烘乾設備不足之困境。丸莊醬油莊英堯董事長則希望政府增加對加工業者輔導措施等。後以「產業提出需求→訂定共識目標→研擬科技策略→規劃配套措施」之架構,促進產、官、學、研腦力激盪,產出大豆產業之推動目標及可行策略,並利用線上共同編輯工具,即時展示討論成果。

109年進口非基改大豆約86,006公噸,國產大豆以生產非基改食用級大豆,並以達到進口替代50%為目標。於生產面,可透過研發耐澇、光照鈍感、高蛋白、耐儲藏之品種,優化排水基礎建設,及建立各區適種智慧化栽培模式,穩定產品品質;於管理面,則可與契作主體共同建立統一收購規格標準,並開發大豆專用採收機械,避免其他作物競爭;行銷面,除開發大豆多元加工品如拉絲蛋白,可透過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多媒體推廣等,強調國產大豆之價值與優勢,同時養成民眾食用大豆產品的習慣;金融面,農業金融局提供農民組織、合作社與農企業高達5千萬之資本支出與周轉金貸款,除此之外,亦將研議相關制度,保障契作主體合理利潤,降低其現金流風險。

本工作坊透過邏輯架構工具,直指產業問題核心,擬定具體目標及策略,並有效利用雲端工具,即時彙整共識成果,提供與會人員參考。楊宏瑛場長表示,後續將針對今日會議結論進行深入討論,以研擬確切行動計畫,推動大豆產業蓬勃發展。

大雜糧產銷價值鏈產研合作線上工作坊-大豆場次,由楊宏瑛場長主持,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協辦,邀請產官學研等單位參加

大雜糧產銷價值鏈產研合作線上工作坊-大豆場次,由楊宏瑛場長主持,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協辦,邀請產官學研等單位參加

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翁育群理事主席分享產業瓶頸

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翁育群理事主席分享產業瓶頸

農糧署陳立儀組長分享大糧倉政策推動現況與展望

農糧署陳立儀組長分享大糧倉政策推動現況與展望

吳昭慧副研究員介紹大豆產業現況及商業模式分析

吳昭慧副研究員介紹大豆產業現況及商業模式分析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理事主席分享產業瓶頸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理事主席分享產業瓶頸

工作坊透過邏輯架構工具,直指產業問題核心,擬定具體目標及策略

工作坊透過邏輯架構工具,直指產業問題核心,擬定具體目標及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