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農業新聞

首頁 > 本場快訊 > 農業新聞 > 推動友善栽培技術 保育水雉生態環境 菱角友善栽培管理技術示範觀摩會

推動友善栽培技術 保育水雉生態環境 菱角友善栽培管理技術示範觀摩會

為提高菱角友善栽培技術並營造更適合水雉生育與繁殖的環境,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將於今(113)年10月18日上午9時30分,在臺南市官田區黃文川農友的田區舉辦「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菱角友善栽培管理技術示範觀摩會」,展示菱角與水雉共存的友善栽培管理技術,歡迎農友踴躍參加。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羅正宗場長表示,水雉又稱「菱角鳥」,菱角田的濕地環境為水雉提供了良好的築巢與棲息地。為了保護這些生態環境,臺南農改場於111年開始著手導入整合性病蟲害管理(IPM)系統,涵蓋了土壤、栽培及病蟲害等整體管理。經過土壤檢測後,針對發現的土壤偏酸及磷含量不足等問題,施用了苦土石灰、磷礦石粉及溶磷菌等有機資材,改善土壤過酸的問題,同時提高土壤中鈣鎂含量。透過栽培技術改善,大幅提升菱角產量和品質,收成次數由3次增至5次,產量提高七成,由每分地660公斤提高至1,140公斤,且大幅降低菱角果莢腐爛與裂莢,農友收益提升了50~100%。

  臺南區農改場今年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將示範農戶從9戶增加至13戶,栽培面積也從2.4公頃擴大至3.05公頃。該場研究人員在種植前對各田區進行土壤樣品分析,並辦理工作會議,針對每個田區的施肥量進行說明。在示範農戶的積極配合下,端午節前後採收的四角菱試驗區產量比對照區高出20%,而二角菱的第一次採收中,試驗區產量比對照區高出50%。

  臺南區農改場與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攜手輔導友善耕作農友,不僅提升了菱角的產量與品質,還進一步保育了野生動物的棲地,促進生態多樣性,共同見證官田區在推廣友善耕作、低碳環保及環境教育方面的持續努力,也共同創造永續農業與生態保育的雙贏。

 

聯絡人:

斗南分場 黃瑞彰05-5970728分機12

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張淳淳06-5912901分機308

作物改良科農藝研究室黃涵靈06-5912901分機520

依土壤檢測報告施用改良資材

依土壤檢測報告施用改良資材

種植前田區土壤採樣分析

種植前田區土壤採樣分析

種植前田區福壽螺檢除

種植前田區福壽螺檢除

福壽螺卵去除

種植前田區福壽螺檢除

綠保田土壤改善後菱角生育佳

綠保田土壤改善後菱角生育佳

綠保菱角田提供水雉繁殖好場所

綠保菱角田提供水雉繁殖好場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