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品種


首頁 > 研究成果 > 育成品種 > 木薯

木薯

木薯育成品系及育種歷史

樹薯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英名 : Cassava)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為臺灣雜糧作物研究的重鎮,自建場以來,在棉花、黃蔴、甘薯、落花生及玉米均有重大建樹,在樹薯的研究也曾有豐碩成果。樹薯種原在 2011 年自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引回本場,又樹薯種原較其他雜糧作物容易維護,特建立此種原圃做為教育園圃。

  樹薯又稱木薯,原產於熱帶,屬於大戟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根部可食用,常被製成樹薯粉 (tapioca) ,又稱為木薯粉或生粉,因其耐性強,可生長於貧瘠、乾旱土壤,早期在臺灣坡地山區廣被栽種,在氣候變遷下, 2012 年樹薯被 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 選為熱帶地區重要糧食作物 (1)

  臺灣樹薯於日據時代以前僅有少量,自 1902 年引進新品種試種後栽培逐漸普遍,光復後由於國內味精工業、製酒、飼料市場及養鰻事業等需求,栽培面積大幅增加, 1970 年陳武德、徐進生及李根等研究人員經由農復會從巴拿馬引進 CHIROUI 品種,馬來西亞引進 TURAI 等 9 個品種,印尼引進 MANGI 等 2 個品種及巴西引進 COSMO 、 POLIS 等 2 品種計 14 品種,及收集臺灣各地樹薯 19 個品系,以烏枝仔為對照共計 44 個品種 ( 系 ) ,進行品種選育工作。 1971 年陳武德研究員再將表現較佳的 24 個品種系進行比較試驗, 1974 年育成南改系 1 號等 9 個品系並進行地方適應性試驗,經兩年在水上、官田、玉井等三個地方試驗,每公頃塊根產量以南改系 6 號最高,其次為南改系 5 號,再次之為南改系 7 號。製簽量仍以南改系 6 號、 5 號、 7 號較佳。 1974 年時臺灣樹薯之栽培面積為 26,782 公頃,達到最高峰。 1976 年選育南改育 5 號、 6 號、 7 號及新農育 3 號作為地方試作試驗材料,並以當地在來種為對照,在各地區改良場進行試驗,塊根產量平均以南改育 5 號及新農育 3 號較高,製簽量亦以南改育 5 號最好,為當年主力品種,廣為種植。隨著國內環境變遷,栽培樹薯利潤微薄,飼料供應型態的改變,加上國外廉價澱粉之傾銷,以及山坡地水土保持等問題衝擊,國內樹薯栽培面積逐年下降,目前只有零星栽培。種原圃保存臺南育 1 號至 7 號及國內外品種系,除緬懷本場前輩的努力,也期待後進見賢思齊為台灣農業貢獻心力。

  樹薯是一種澱粉作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及熱量。每 100 公克生的樹薯粉熱量有 362 千卡,總碳水化合物 83.7 公克,水分 12.2 公克,粗蛋白 0.1 公克,粗脂肪 0.2 公克,灰份 0.2 公克,膳食纖維 0.2 公克,維生素 C 有 3 毫克及其他少量之礦物質與維生素。因此是以提供熱量及澱粉使用,近年國際發展方向朝向糯性澱粉開發,以穩定澱粉品質。 2013 年全世界樹薯收穫面積為 20,732,193 公頃,總產量 276,721,584 公噸,每公頃平均產量為 13,347 公斤。主要生產國家為奈及利亞 (19.5%) 、泰國 (10.9%) 、印尼 (8.7%) 、巴西 (7.7%) 、剛果 (6%) 、安哥拉 (6%) 、迦納 (5.3%) 、莫三比克 (3.6%) 、越南 (3.5%) 等。外銷量則以泰國為最多,其次越南及印尼。 2015 年臺灣樹薯種植面積只有 35 公頃,主要種植於高雄市六龜茂林、苗栗縣三義及嘉義縣中埔鄉之山區。

  樹薯的葉可作為蔬菜食用,大部分利用的是塊根,樹薯的塊根收穫後可提供為食用、提煉澱粉及飼料利用,但樹薯含有氰化物,必須經過適當的調製及加工,將其毒性減至最低限度,才能食用。傳統方法包括去皮、蒸煮、炒、烤、浸水、薄切、磨碎、搗碎、壓碎、乾燥、碾碎等以減低氰酸含量。而品質亦以樹薯塊根氰酸含量低、澱粉含量高且耐貯藏等作區分。依照氰酸含量多寡可區分為兩類:一類為甜味種( sweet cassava, M. palmata 或 M. dulcis ),莖幼嫩部位具有茸毛,葉片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葉片表面呈鮮綠色,塊根較小,表皮淡白色,氰酸大部分存在於皮部,皮細薄,毒性小,氰酸含量在 80 毫克 / 公斤以下,適應性弱,生育期短,收量低,除供製澱粉及飼料尚可直接供食用,代表品種有白粉種、青心仔種、 Berat 、 Medan 、巴西 4 號等。另一類為苦味種( bitter cassava, M. esculenta 或 M. utillissima ),莖幼嫩部位不具茸毛,葉片呈尖銳形,葉表暗綠色,塊根粗大,表皮褐色,氰酸分布於整個塊根,皮粗厚,毒性大,氰酸含量在 80 毫克 / 公斤以上,適應性強,生育期長,收量高,主要供製造澱粉及作飼料用,代表品種為烏枝、埔里選 1 號、 SPP 、爪哇 4 號等。

  樹薯採收後含水量高,為避免塊根腐爛,以及減輕重量及降低氰化物含量,塊根一經收穫後即迅速加工調製,通常將塊根細切成大小均一的薯簽 (chip) ,再經日曬或人工乾燥至含水量約 14 %,此種狀態下的薯簽即可裝袋,並予貯存或進一步將乾燥的薯簽予以磨碎製成樹薯粒 (cassava pellet) ,以減少產品的運送費用並耐貯存。

  樹薯為最廉價之熱量來源,未來改善其澱粉品質將可與其他玉米或甘藷澱粉相競爭,此外高果糖、高蛋白樹薯或酒精之研製都可能進一步開拓樹薯的利用市場。

(1) 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 2006 年 6 月 15 日世界首富比爾‧蓋茲宣佈將從微軟公司退休,投入 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 Bill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 工作,此基金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基金會,所提供的資助超過許多國家的對外援助。該基金會的座右銘是:「 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以眾生皆平等之信念為圭臬,致力於消弭世上的資源分配不均及改善世人的生活。」 http://www.gatesfoundation.org/

 

樹薯以莖桿扦插種植

樹薯以莖桿扦插種植

樹薯扦插種植情形

樹薯扦插種植情形

樹薯田間生長情形

樹薯田間生長情形

樹薯採收前先去除地上部

樹薯採收前先去除地上部

樹薯採收時先利用機械開挖

樹薯採收時先利用機械開挖

塊根整理

塊根整理

運送至加工場

運送至加工場

加工調製

加工調製

加工調製後之樹薯簽及樹薯粉

加工調製後之樹薯簽及樹薯粉

樹薯粉可製作粉圓、粉條等甜品

樹薯粉可製作粉圓、粉條等甜品

不含 gluten 之樹薯麵包

不含 gluten 之樹薯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