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栲
中文名:印度栲
英文名:Indian chestnut
學名:Castanopsis indica (Roxb.) A. DC.
科名:殼斗科 Fagaceae
別名:印度苦櫧、恆春栲樹、恒春錐粟
中文名稱有印度兩字,會讓人聯想是外來種,但它卻是道道地地的臺灣原生種,主要分布於臺灣地理中心(埔里)以南,10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闊葉林中,尤以屏東、臺東較多,果實與種子外觀看來像板栗,和另1種殼斗科植物「大葉苦櫧」可堪稱為土生土長的「臺灣栗子」。
原產地:臺灣
植株類型:常綠喬木
葉:單葉,橢圓形,前端具尖尾,整齊鋸齒緣,革質。
花: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直立或略下垂葇荑花序,雌花穗狀花序。。
果:紅棕色殼斗外密生細長的尖刺,內有堅果。
用途:堅果可食,木材為栽培香菇之優良榾木。
印度栲的葉片
印度栲的花
印度栲的果實
版權所有 tndais All Rights Reserved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 非經本場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地址:712009 臺南市新化區牧場70號
|
電話:+886-6-591-2901
|
傳真:+886-6-591-2928
| 上班時間:
AM8:00~PM5:00
|
最佳瀏覽 1024*768 以上最佳解析度
自110年1月1日,當月瀏覽人次:1463040,累計瀏覽人次:898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