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關於本場

首頁 > 關於本場 > 農業環境

農業環境

| 沿革 | 任務 | 組織 | 編制 | 課股信箱 | 單位資訊 | 農業環境 | 業務區域 | 路線圖 |

農業環境  

  本場為全國七個區農業改良場中幅員最大者,服務區域包括台南市及雲林、嘉義等4縣市,耕地面積24萬8千公頃,佔全台灣約31.2%,農業戶數23萬多戶,佔全台灣約29.5%,農業人口80萬3千人,佔全台灣約26.7%,其中專業農戶10萬戶,佔全台灣約38.6%。

  主要農藝作物為水稻、玉米、落花生、毛豆、黑豆、綠豆、甘藷、胡麻等,主要園藝作物有柑桔類、芒果、龍眼、瓜果類、各種蔬菜、切花及盆植花卉、及特用作物。

  土壤主要為砂頁岩沖積土,排水良好,縱貫鐵路以西概為石灰性,砂土至壤土,肥力較低;鐵路以東則為非石灰性,壤土至黏土,肥力較高。

  年平均氣溫為23.4℃,最高紀錄為37.8℃,最低為2.4℃。平均相對溼度為81%,年平均降雨量為1778公厘,每年5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雨季,11月至翌年3月為旱季,年平均降雨日數為97天。

  水利設施屬於雲林及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系統,灌溉面積達13萬9千公頃,但其中有7萬1千多公頃為輪作田,兩期作灌溉田仍少於本區耕地面積的16.5%,旱作田達13萬5千多公頃,因此本區為全國主要旱作區,輪作制度至為複雜。曾文水庫完成後,對本區農業生產甚有幫助,但仍不敷全區使用。

  農委會自102年起推動活化休耕農地,鼓勵農民種植進口替代作物、具外銷潛力作物或地區特產,本場因應需求及未來氣候變遷,加強休耕地作物研發與推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