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活動報導

首頁 > 活動報導 > 結合食農教育,推動校園萊豆保種

結合食農教育,推動校園萊豆保種

本場執行萊豆保種繁殖計畫,持續與部落合作,結合食農教育,推動校園保種活動,於4月11日在阿里山茶山部落以茶山國小之學童為對象,藉由提供萊豆植株於校區種植活動,宣導萊豆保種觀念,同時透過萊豆簡易料理之體驗活動,深化「食」與「農」之間的關聯,達到食農教育的目的。

為了讓原鄉國小學童了解萊豆的生育特色,本場除了事先培育3批不同大小萊豆苗(播種16小時、播種6日與播種1個月等3批),同時準備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之萊豆乾豆27種、帶著藤蔓之成熟豆莢與鮮豆莢各十餘莢,讓學童藉由觀察與觸摸實物得以了解萊豆多元品種之差異,同時就3批萊豆材料,觀察萊豆發芽(播種16小時胚根已萌動)與植株樣態(播種6日與播種1個月2批苗),透過撥開豆莢、取出豆子等動作,加深學童對萊豆的認識。

為了讓原鄉國小學童體驗萊豆的種植過程,茶山國小王義曉主任帶領老師與全校6個年級共18個學童,於事先規劃的種植場域,每位學童親手完成2株萊豆種植-包括挖開植穴、由塑膠軟盆中取出豆苗、覆土、澆水、插上竹竿使豆蔓附著攀爬。期望藉由栽培過程以落實種原繁殖,使種原得以於部落持續留存與流通,達到保種目的

萊豆適應部落氣候與土宜,為推播保種繁殖觀念,於去年12月提供茶山部落種植的萊豆植株,已生長茂密、進入豆莢成熟適採期。茶山國小學童於學校內完成種植體驗後,由王義曉主任與各年級老師帶領到茶山村「茶山95號」客棧,由客棧主人許霹耀先生引導茶山國小學童,觀察萊豆植株、開花、結莢等樣態,教導學童用手實地感受豆莢飽滿狀態,以判別可否採收。

萊豆為部落一般食材,為了讓學童能深刻地了解食物如何由產地到餐桌,透過部落田媽媽「一晴食坊」陳裔晴的巧手,結合部落特色食材「馬告」及「黑糖」,完成2種口感迥異之原鄉風味料理「馬告椒鹽萊豆」與「黑糖蜜萊豆」,有別於煮湯或鮮炒等常見料理方式,處理步驟不繁複,卻能將鮮萊豆綿細特色完美呈現,品嘗者無不驚艷,肯定其開發為季節限定點心具有潛力。

文/黃圓滿、李郁淳    圖/蔡永靖

 

1.引導學童觀察播種16小時之萊豆發芽樣態
1.引導學童觀察播種16小時之萊豆發芽樣態

2學童親自體驗種植萊豆
2學童親自體驗種植萊豆

3.「茶山95號」客棧許霹耀先生引導茶山國小學童,觀察萊豆植株、開花、結莢等樣態,教導學童用手實地感受豆莢飽滿狀態
3.「茶山95號」客棧許霹耀先生引導茶山國小學童,觀察萊豆植株、開花、結莢等樣態,教導學童用手實地感受豆莢飽滿狀態

4引導學童近距離觀察萊豆鮮豆在豆莢內之樣態
4引導學童近距離觀察萊豆鮮豆在豆莢內之樣態

5茶山高年級學童體驗拌炒萊豆
5茶山高年級學童體驗拌炒萊豆

6「馬告椒鹽萊豆」-原民風味十足的萊豆小點心。
6「馬告椒鹽萊豆」-原民風味十足的萊豆小點心。

7「黑糖蜜萊豆」-萊豆以部落出產之黑糖熬煉,口感綿細、香甜不膩
7「黑糖蜜萊豆」-萊豆以部落出產之黑糖熬煉,口感綿細、香甜不膩

8茶山國小王義曉主任(左)與學童開心品嘗富有原民風味之萊豆點心
8茶山國小王義曉主任(左)與學童開心品嘗富有原民風味之萊豆點心

9提供多樣化萊豆種原於部落交流利用,藉由栽培過程以落實種原繁殖,使種原得以於部落持續留存與流通,達到保種目的
9提供多樣化萊豆種原於部落交流利用,藉由栽培過程以落實種原繁殖,使種原得以於部落持續留存與流通,達到保種目的

10茶山國小王義曉主任代表致贈感謝狀
10茶山國小王義曉主任代表致贈感謝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