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作物改良
| 稻作改良 | 果樹改良 | 蔬菜改良 | 花卉改良 | 雜糧作物改良 |
| 生物技術 |採後處理 | 農產品加工| 植物保護 | 土壤肥料 | 農業機械 | 農業推廣 |
雜糧作物改良
朴子分場原為玉米研究中心,49年育成飼料玉米品種臺南5號,早熟,穗軸整齊,可兼作玉米筍生產用。60年育成臺南11號,屬早熟、抗露菌病。73年育成中熟豐產品種臺南16號,抗露菌病及耐旱。87年育成中晚熟豐產品種臺南20號,抗露菌病、銹病及病毒病,抗倒伏倒折,適合機械採收。98年育成中晚熟豐產品種臺南24號,具抗銹病、抗倒伏倒折,適合機械採收。106年育成硬質玉米臺南29號,抗病、省工、耐低溫,適合機械化栽培。107年育成臺南30號,具有耐低溫及乾旱特性。113年育成臺南31、32號,具高蛋白、高產與強抗逆特性,籽實蛋白質含量為8.8%,適合磨粉加工。
79年育成超甜玉米品種臺南18號,豐產質優、抗葉斑病及耐熱,可週年栽培。100年育成臺南26號,豐產質優、抗葉斑病、銹病、抗倒伏及耐熱,可週年栽培。102年育成黃白雙色甜玉米臺南27號,耐熱、質優豐產、抗病蟲力強,適合臺灣夏季栽培。107年育成臺南28號,植株生長勢強健,抗病蟲害力強。
89年育成白玉米品種臺南22號,株型整齊,較在來品種矮,有利栽培管理,且籽粒排列及穗型整齊,果皮薄,風味佳。96年育成白糯玉米品種臺南23號,植株強健,抗病力佳,每公頃含苞葉鮮穗產量達13,500公斤,且皮薄味美,香Q可口。99年育成黑糯玉米品種臺南25號,豐產質優、植株強健。
82年及88年分別育成鮮草量高之青割玉米品種臺南19號及臺南21號,富營養,抗露菌病、病毒病、銹病及抗倒伏倒折,適合雲嘉南地區栽培,並可配合機械採收。


硬質玉米臺南24號

白糯玉米臺南23號

黑糯玉米臺南25號

超甜玉米臺南26號

黃白雙色甜玉米臺南27號


硬質玉米臺南29號
8研發育成釀酒用高粱新品種臺南7號、臺南8號,分別適合臺灣中南部地區一期作及二期作栽培。臺南7號具有抗倒伏特性,可減少強風豪雨後造成植株倒伏而影響籽粒收成與品質。臺南8號植株則具有耐淹水特性,為高粱品種中出酒率最高的,同時具有耐旱、抗病蟲害等優點,生育全期可不灌溉且不噴藥,大量減少地下水抽用,為推動稻田轉種節水作物的首選。
胡麻台南1號於81年育成,春作及秋作每公頃產量均在一公噸以上,含油量高達50%,其榨成之胡麻油香濃味美品質極佳,深受國人喜愛。


高梁臺南 6 號

胡麻臺南1號
落花生為臺灣重要的雜糧作物,本場40年代即著手品種選育工作,每個年代隨著市場需求的演變都有市場指標性的流通品種,於55年選育之臺南選9號,產量穩定,剝實率及含油量高,莢果品質極佳,是目前市面最佳焙炒落花生。65年育成臺南10號、75年育成臺南11號、82年育成臺南12號、87年育成臺南13號。臺南14號為大莢且大粒品種,產量高,適合用於水煮鮮食莢果和小包裝種仁販售,為臺灣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種。97年育成臺南15號、98年育成臺南16號、17號,其中臺南17號種皮具深紫色斑紋,莢果蒸煮口感綿密香Q,適合製成冷凍花生。101年育成臺南18號焙炒風味及口感佳。109年推出適合蒸煮用之臺南19號,蒸煮後種皮仍能保持紅色外觀,且具有植株矮、莖粗壯、不易倒伏的特性,適合機械採收。110年育成臺南20號,為國內第一個高油酸品種,油酸、亞油酸比為20-22,具有耐儲存的特點,並保持傳統花生風味。

落花生品種台南選9號


落花生臺南14號

落花生臺南16號

落花生臺南17號

落花生臺南18號
落花生品種選育
本場與世界蔬菜中心合作進行大豆育種,分別於75年和82年育成大豆臺南選1號及臺南2號。此二品種均屬有限型,具早熟、高產、抗倒伏及適合機械採收等特性,臺南2號並且抗露菌病、銹病及葉燒病。87年育成黑豆臺南3號,88年育成黑豆臺南5號,為大粒黃仁品種,蛋白質含量高,為蔭油加工原料。98年育成黑豆臺南8號及9號,8號屬大粒型優質黃仁黑豆品種,耐白粉病,富含蛋白質及異黃酮,適合作蜜汁黑豆或保健產品用;9號屬黃仁黑豆,較臺南5號高產,耐病性佳,利於有機栽培。102年育成大豆臺南10號,種皮及種臍均為黃色,豐產、蛋白質含量高,耐白粉病,可作為豆漿及豆腐加工。106年育成黑豆臺南11號,改善臺南3號籽粒小、低產及易罹病之缺點,保健成分更高。92年育成毛豆臺南選1號,94年育成毛豆臺南亞蔬2號等品種。
為因應雲嘉南廣大休耕農田種綠肥或覆蓋作物之需求,育成綠肥用大豆臺南4號、6號及7號。91年育成綠肥大豆臺南7號,初期生長勢強,植體鮮草量高,耐濕、耐旱及耐冷,對雜草抑制力優於其他綠肥大豆品種,生育期較地方種青皮豆長,田間覆蓋完全,可作休耕田兩個期作之綠肥栽培或果園草生栽培。
臺南場早年亦進行綠豆品種試驗研究,在70年育成綠豆油綠品種臺南選3號,78年育成綠豆粉綠品種臺南5號,但因產業的變化,目前僅作綠豆種原繁殖與保存。
大豆臺南10號
毛豆臺南亞蔬2號

黑豆臺南11號
綠豆臺南5號
綠肥大豆臺南7號
雜糧作物改良相關推廣文章
落花生
|
題目 |
出處 |
|---|---|
| 新奇巨無霸豆芽菜—落花生芽菜 (陳國憲)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93 期 |
| 高油酸花生簡介 ( 陳國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4 期 |
|
由黑仁花生趣談花青素 ( 陳國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9 期 |
|
認識花生黃麴毒素 ( 陳國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8 期 |
|
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6 號」 ( 陳國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2 期 |
|
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5 號」 ( 陳國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1 期 |
|
天然超強抗氧化物花青素簡介與落花生相關產品開發之展望 ( 陳國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68 期 |
|
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3 號及台南14 號的育成與推廣 ( 林義恭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5 期 |
|
高產落花生經營策略 ( 楊靄華、蔡承良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14 期 |
|
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2 號」 ( 蔡承良、楊允聰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07 期 |
玉米
|
題目 |
出處 |
|---|---|
| 硬質玉米新品種臺南29號之育成 (游添榮、詹雅勛)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101期 |
| 國際玉米及小麥改良中心之玉米育種與發展 (詹雅勛)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96 期 |
| 硬質玉米加工產品研發利用 (陳曉菁)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4 期 |
| 活化休耕地~硬質玉米栽培技術 (游添榮)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3 期 |
| 國內酪農業降低生產成本的新契機~活化休耕地轉作牧草及青割玉米 (盧啟信)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3 期 |
|
黑糯玉米新品種「台南25 號」 ( 游添榮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1 期 |
|
雜交飼料玉米新品種「台南 24 號」( 陳振耕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69 期 |
|
食用白糯玉米新品種台南23 號 ( 陳振耕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60 期 |
|
不同預冷處理和冷藏溫度對食用玉米品質之影響 ( 詹碧連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41 期 |
|
食用白玉米新品種「台南22 號」 ( 曾清田、詹碧連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33 期 |
|
青割玉米新品種「台南21 號」 ( 曾清田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9 期 |
|
食用玉米加工產品低溫貯存技術 ( 詹碧連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8 期 |
|
飼料玉米新品種「台南20 號」 ( 曾清田、陳振耕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3 期 |
|
食用玉米鮮穗自動烘烤 ( 曾清田、詹碧蓮、吳炎融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14 期 |
|
青割玉米新品種「台南十九號」 ( 曾清田、李文輝、陳振耕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09 期 |
豆類
|
題目 |
出處 |
|---|---|
| 黑豆新品種臺南11號之育成 (吳昭慧)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101期 |
| 大豆新品種臺南10號之育成 (吳昭慧、黃涵靈)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9 期 |
| 大豆流通樣態及國產大豆特性 (吳昭慧、王仕賢、黃涵靈)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8 期 |
| 活化休耕地~契作大豆生產 (吳昭慧)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3 期 |
|
大豆新品種台南8 號「黑珍」及台南9 號「黑寶」之育成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2 期 |
|
綠肥大豆台南7 號果園草生栽培推廣活動紀要 ( 吳建銘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1 期 |
|
毛豆新品種台南亞蔬2 號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54 期 |
|
豆科綠肥作物在果園的栽培與利用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51 期 |
|
豆科綠肥在休耕田的栽培利用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50 期 |
|
芋香毛豆新品種-「台南選1 號- 金芋」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46 期 |
|
休耕及果園草生栽培用新品種- 綠肥大豆台南7 號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43 期 |
|
覆蓋兼率肥用大豆新品種台南6 號 ( 吳昭慧、連大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38 期 |
|
國產蔭油加工用黑豆新品種 台南5 號 ( 連大進、游添榮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31 期 |
|
豆科綠肥作物新品種-綠肥大豆台南4 號 ( 吳昭慧、連大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30 期 |
|
青皮豆栽培與利用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8 期 |
|
毛豆之營養與效用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6 期 |
|
黑豆新品種台南3 號的育成與推廣 ( 連大進、游添榮、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4 期 |
|
綠肥用大豆之栽培技術 ( 吳昭慧、連大進、游添榮、王裕權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1 期 |
|
毛豆生產技術 ( 游添榮、吳昭慧、王裕權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20 期 |
|
談黑豆栽培與利用 ( 連大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12 期 |
|
大豆新品種~台南二號 ( 連大進、吳振碩、簡榮村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05 期 |
其他
|
題目 |
出處 |
|---|---|
| 你可能不知道的芝麻小事~國產胡麻臺南1號田間辨識及留種 (黃涵靈)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98期 |
| 雲嘉南油茶產業概況介紹 (王瑞章、張錦興、孫文章)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97期 |
| 胡麻機械化品種開發及品種權 (黃涵靈)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95期 |
| 改善復耕生產產量〜適期適種即時灌溉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8 期 |
| 黃金廊道內稻田轉作雜糧作物之介紹 (游添榮)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7 期 |
| 高粱栽培與管理 (楊藹華)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7 期 |
| 活化休耕地政策說明 (詹雅勛)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3 期 |
| 活化休耕農地Q&A問答集 (詹碧連)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83 期 |
|
有效利用水資源〜雲嘉南地區適當的耕作制度 ( 詹碧連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8 期 |
|
油茶栽培與利用 ( 陳俊仁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6 期 |
|
果園草生栽培常見地被植物介紹 ( 吳建銘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73 期 |
|
景觀綠肥作物栽培管理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65 期 |
|
景觀綠肥作物介紹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64 期 |
|
胡麻的營養成分, 用途及在生物技術之應用 ( 游添榮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47 期 |
|
多年生花生之栽培與利用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45 期 |
|
綠色草籬- 培地茅 ( 吳昭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42 期 |
|
果園草生栽培 ( 連大進、吳昭慧、黃山內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33 期 |
|
胡麻新品種「台南一號」大面積試作 ( 楊靄華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09 期 |
|
高粱新品種「台南六號」 ( 曾清田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09 期 |
|
台灣綠肥作物之栽培與推廣展望 ( 連大進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07 期 |
|
胡麻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 ( 李文輝 ) |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 03 期 |